谁曾让美国失去了中国?
上世纪40年代末、50年代初,在美国府院之间发生一场关于“谁让美国失去了中国”的大讨论。当时,美国政府在支持国民党还是支持共产党之间犹疑不决,使得美国与新中国“失之交臂”。
<两派争议是否援蒋>
1947年,国共内战进入关键的一年,当时美国杜鲁门政府内部出现了对立的两派,一派认为国民党军事上已处劣势,政治上也十分腐败,不可救药,美国应停止对之军援。另一派同意国民党军事上已处劣势,但认为这是美援不够所致,美国应增加对华军援帮助国民党反共。前者以国务卿马歇尔、后者以魏德迈为代表,展开激烈争论。
1948年是美国大选年,蒋介石恼怒杜鲁门对他态度不恭,把宝押在民调一路领先的共和党候选人杜威身上,未曾想杜鲁门凭借历史性大逆转连任总统,后者连任成功后迁怒于蒋介石,斥之为“盗窃美国7.5亿美元援助的窃贼”,开始试图以其他代理人取代蒋,甚至暗中和中共接触。
<白皮书两面不讨好>
1949年5月,中共已占领南京,杜鲁门政府意识到不能再拖,遂指令国务院成立“艾奇逊小组”,以前哥伦比亚大学法学教授翟世普领衔,包括各方面专家80余人,负责编纂《中美关系白皮书》,当年8月5日正式发表,即广为人知的“艾奇逊白皮书”。
这份白皮书从1844年《中美望厦条约》至1949年李宗仁致信杜鲁门,叙述了105年的中美关系,全文8章,附件8份,长1054页,引述和使用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一手文献。白皮书所要阐明的主旨无非是两条:失去中国的罪魁祸首是蒋介石和国民党,而不是美国、尤其不是杜鲁门政府的决策失误;美国将不再援助国民党和蒋介石政府,但也不承认中国共产党。白皮书得罪蒋介石,也触怒了中国共产党。
<2050报告影响深远>
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,两天后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,中美一度混沌的关系突然再度清晰起来,杜鲁门政府出于美国战略需要,重新支持起逃到台湾的蒋介石政府。白皮书受到杜鲁门刻意漠视,却被共和党人不断拿出来抨击。抨击白皮书以表明“反共决心”则成为冷战加剧环境下的风尚,其代表性产物,是1952年的美国国会第2050号调查报告。
这份由共和党国会议员和民主党反共国会议员为主抛出的报告,将失去中国大陆的罪责归咎于美国远东政策的改变。起草白皮书小组的成员、“太平洋学会”的美国“头号中国通”费正清以及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等是“苏联阴谋明显且自愿的骗子”,相当一部分“知华派”官员长时间被摒弃于国务院之外。(环球网历史)